金門舊名浯洲,又有仙洲、浯江、滄浯等名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江夏侯周德興築千戶所城,以其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,得名「金門」。
金門島位於東經118度24分,北緯24度27分,位於歐亞大陸東邊、太平洋西岸、正處台灣海峽西側緊臨中國大陸福建的廈門島。除本島外,尚有烈嶼、大膽等十五個大小不同的島嶼,總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公里。島之東西兩端寬、中央窄,形如金錠狀。
據考古資料顯示,大約距今六千年前,金門島就有活動遺跡,其有史自晉代五胡亂華,中原之士不甘臣服異族而南遷入閩,再避居島上。唐德宗貞元年間,泉州置牧馬區五處,浯為其一;宋朝為開發山海之利,設堰築埭,立都圖,劃金門屬同安縣轄。明朝設守禦千戶所,清朝置鎮總兵,皆用以防禦海疆;民國四年(1915年),金門始設縣治。


相傳宋時,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州島東螺村,漁民林愿之六女默娘,秉性嫻淑,事親至孝。某日父出海捕魚,不幸遇風罹難,默娘痛不欲生,乃投海尋父,卒負父屍漂流至南竿島。鄉人感其孝行,厚葬立廟祭祀,尊稱為媽祖,並以其名作為列島總名以示紀念。至於「媽祖」如何變成「馬祖」,普遍則有兩種說法,一說是為避媽祖名諱,乃改為「馬祖」,另一說則是軍管時期,軍方認為「媽祖」無法突顯出戰地前線精神,故去「女」字邊,增加剛猛之氣。
馬祖最早的遺跡出現在東莒,鑑定為新石器時代的文物,南竿、東引等地也曾採集到宋、元時期的生活用品,如陶、貝等,具體的事蹟則記錄在南竿仁愛村(昔稱鐵板)大王宮,石碑上寫著「林字才喜捨中統鈔二十貫」,中統鈔是元世祖時流通的貨幣,由此推斷南竿當時已有聚落形成。
清嘉慶年間,連江縣居民看中馬祖島嶼豐富的漁產資源,離鄉背景移民於此,民國初年又一波移民自福建長樂縣渡海定居,為便於捕漁作業,以灣澳為原點,發展出一澳一村的聚落模式,也為島上帶來閩東文化及信仰。後來切斷與大陸的臍帶,馬祖地區在原來文化架構下遂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。
上一頁下一頁
  • 台灣_金門風師爺文物坊_150120_Alex_01

    台灣_金門風師爺文物坊_150120_Alex_01

  • 台灣_金門風師爺文物坊_150120_Alex_02.jpg

    台灣_金門風師爺文物坊_150120_Alex_02

  • 台灣_金門得月樓_150120_Alex_03

    台灣_金門得月樓_150120_Alex_03

  • 台灣_金門得月樓_150120_Alex_04.jpg

    台灣_金門得月樓_150120_Alex_04

  • 台灣_金門得月樓_150120_Alex_05.jpg

    台灣_金門得月樓_150120_Alex_05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1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1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2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2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3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3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4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4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5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5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6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6

  •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8.jpg

    台灣_馬祖_160305_Alex_08

上一頁下一頁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其他選項

相片最新留言

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

此相簿內的相片出現在:

相簿列表資訊

最新上傳:
2016/06/29
全站分類:
國內旅遊
本日人氣:
0
累積人氣:
0